新闻详情

咬定工业不放松

日期:2024-05-05 01:28
浏览次数:1066
摘要:

咬定工业不放松

        荆楚网消息 (湖北日报) 编者按 近年来,黄冈经济社会发展**提速,显现后发优势。在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,黄冈10个县市区有8家进位,所有县市区都进入Ⅱ类行列。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,黄冈工业依然活力十足,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,居全省前列。县域经济发展的“黄冈现象”引人关注。今日起,本报刊发系列报道,望读者关注。

 

  长期以来,黄冈给人的印象是一个“贫”字。黄冈是国内有名**老区,也是有名的贫困地区。黄冈有10个县市区,其中6个是贫困县。这个人口大市、地域大市,经济块头长期在全省无位置。

  近年来,这片红土地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,创业**激情飞扬,开放开发大潮奔涌,县域经济竞相发展。

  3月下旬,记者实地踏访黄冈大地,看园区,访企业,真切感到一个“热”字。这里,到处是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场面,一个个工业新区拔地而起。这个传统农业大市,正在生长出新型工业。在全球经济变冷的大环境下,这里的多数工厂依然红红火火,开足马力生产。这里的城市在长高变大,道路刷黑了,景观增多了,让返乡游子也为之惊喜。

  一、翻开统计部门的数字,我们可以从量上把握黄冈的跳跃发展。

  自2005年以来,黄冈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居全省前列。2008年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,比上年增长15%,**高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,实现了老区人民多年来赶超全省发展水平的夙愿。

  2008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1.3亿元,增长30.6%,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三年进了三位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在全省地级市中头个突破1000家,达到1003家,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0家。

  与2005年相比,黄冈全口径财政收入、一般预算收入、国税收入、地税收入、工业增加值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、外贸出口等7项指标3年均实现翻番。

  进入新的一年,黄冈呈现逆势而上的可喜局面。元月至2月,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、工业用电量增幅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,均居全省**位。

  黄冈发展**提速的背后,是县域经济的活力迸发。

  走访黄冈,所到之处,我们欣喜地看到,各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,已由过去的村村点火、户户冒烟的分散格局转向整合资源、聚集发展的集约格局,一个个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,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。全市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集群达31个,网络企业1800家,年产值达到350亿元。其中,武穴医化、蕲**材、麻城汽配、团风钢构、黄州饮品等五大产业,进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。各县市产业集群的崛起,标志着黄冈的发展迈入全新的时期。

  项目是拉动黄冈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,也决定着黄冈发展后劲。2008年,全市规模以上项目达到1183个,同比增长90.2%。其中,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131.9%。今年新建续建项目805个,总投资698亿元。仅蕲春县,就有10个10亿元项目正在实施。

  二、思路决定出路。谈到黄冈经济出现的可喜变化,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、市长刘雪荣认为,这是近年来坚持不懈突出抓工业的结果。

  黄冈穷,穷在有农无工。农业经济低水平徘徊,工业企业规模小、存量少、总量小,无支柱产业支撑。

  2002年底,黄冈审时度势,科学地提出“全党抓经济、重点抓工业、突出抓招商、着力抓环境”的经济发展“四抓”方略,着力推进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的新跨越。

  2006年,新一届市委、政府继续以“四抓”为经济工作总体思路,将工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。

  重点抓工业,体现在各项工作向工业聚焦,各方面力量向工业集中,各种要素向工业汇集。不因其他中心工作而忽视了工业发展。在抗击自然灾害*紧张的日子里,黄冈领导仍挤出时间过问工业情况。

  兴工要投入。黄冈财力有限,而要用钱的地方很多。城区是个县级市架子,与中等城市不相称,急需建设。市委、市政府机关办公房年久失修,条件是全省市州*差的,新建行政大楼在情理之中。但黄冈领导认为,这急那急,不如兴工急。他们勒紧裤带,挤出资金进行工业园区建设。至于城市建设、行政大楼建设,作好规划,待有条件再实施。这两年随着工业发展,财力增强,人气变旺,黄冈适时加大城建力度,城区面貌焕然一新。

  重点抓工业,黄冈四级联动。市直抓本级开发区,县级办好特色工业园,重点镇建设工业集中区,有条件的村引进规模工业。正是这种兴工大合唱,使黄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3年净增453家。

  三、黄冈发展工业的过程,也是解放思想、更新观念过程。全市上下多次开展解放思想促发展的讨论、教育活动。思想解放一小步,发展就会前进一大步,这是黄冈的切实体会。

  作为老区、贫困地区,部分干部群众中存在着等靠要的无所作为的思想。没有进取精神,黄冈的发展就没有动力。市委书记刘善桥在不同场合对各级干部语重心长地说,喊黄冈是老区、欠发达地区,我们这样喊一届、两届还可以,但不能喊一代人、两代人。

  市长刘雪荣说,黄冈人过去熟悉种“庄稼”,现在要学会种“工厂”。从抓农业到抓工业,必须有思想观念、工作方法上的深刻转变。

  在黄冈这样一个基础差的地方兴工,难题很多。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情绪,浮躁心态。对此,市委要求各地“从一抓起”,一件件抓落实,干一件成一件,聚小变为大变。黄冈市区工业的变化就是“从一抓起”抓出来的。2003年引进汇源,2004年引进**奶,2006年引进伊利,2007年引进贝因美,逐步形成了在全省有特色的饮品产业集群。

  黄冈工业存量低,要突破性发展,一靠引外资,二靠启民资,即外抓招商,内抓全民创业。

  招商引资,必须有优惠的政策,优良的环境。招商的过程,是开放的过程,是观念碰撞的过程。2003年,黄冈好不容易引进大项目汇源,但上下风凉话不少。有的人看到黄冈引项目花了大代价,就说:“如果这个新来的工厂过两年死掉了,黄冈就亏大了!”有的人看到汇源是用钢结构搭厂房,就说:“他们得到黄冈给的优惠后,就会把厂房拆走。”为此,市委反复宣传:帮客商投资盈利,是我们的天职;舍得舍得,先“舍”后“得”;不求所有,只求所在,“在”就是“有”;会招商是能,招来商是绩,发展是硬道理,招商是硬本领。

  黄冈部分群众重农轻工、重教轻商的观念较浓,部分干部存在官本位思想,制约了全民创业。对此,黄冈市领导在思想大解放讨论中指出,企业家是和平时期的民族英雄,过去黄冈有“将军县”、“教授县”,这是黄冈的光荣。在新时期,还要出几个企业家县、产业县来代表黄冈。市县两级大力营造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,对创业明星、致富标兵、纳税大户、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实行重奖,出台相关政策,激励百姓创家业、能人办企业、干部干事业。

  如今,黄冈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。从轻商、仇富转为像当年欢迎红军那样,开门迎商;“商本位”代替了官本位;创业**代替了“等、靠、要”;合作双赢代替了“肥水不流外人田”。

  观念的变化带来创业热潮。以回归创业为例。近3年,全市有4000多黄冈籍人士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,新上项目1655个。其中,投资过50万元的企业有600多家,过千万元的近100家,吸纳农村劳动力8万多人。